|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眾院"中國周"通過28項涉華法案 但還是被批"軟弱"?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國會眾議院星期一開始的“中國周”接近尾聲。截至星期四(9月12日),包括台灣、香港和電動汽車在內的共28項涉及中國的法案在眾議院通過。不過,由於近期爭論激烈、被認為影響力重大的涉及美國對華投資等議題的法案並未入圍討論范圍,“中國周”也被一些分析人士和政界人士認為其實對中國“軟弱”。


美國國會在六周夏季休會期之後於9月9日復會,在復會的第一周,眾議院把許多與抗衡中國有關的立法一起送交全體議員表決。星期四(9月12日)繼續就涉及中國的法案進行院會討論和表決,並通過了“終止中國美國電動汽車領域的主導地位法案”。因此,本周也被觀察人士稱為“中國周”,而中國媒體則斥之為“反華周”。由於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臨近,由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目前只剩下約三個星期的時間來審議這些議案。

眾議院多數黨領袖史蒂夫·斯卡利塞(Stephen Scalise)在本星期早些時候對美國福克斯新聞(Fox News)表示:“我們希望把所有活動合並到一周內,這樣大家就能真正集中精力,認識到我們需要積極應對中國帶來的威脅。”


28項涉華議案獲得通過

議案內容橫跨香港、台灣中國生物技術公司、無人機、電動車電池制造和中國人購買美國農地等眾多領域。截至目前,已有28項議案在眾議院獲得通過,其中包括支持台灣全面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對來自中、俄等國公民購買美國農地進行國安審查、撤銷香港駐美經貿辦特權、禁止國土安全部資助孔子學院等一系列法案。

曾就任於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現任咨詢公司“燈塔全球戰略”高級副總裁的簡以榮(Ivan Kanapathy) 告訴美國之音,針對中國法案的“集中火力”討論過去幾年往往發生在參議院,所以這次眾議院的“中國周”並非慣例。

眾議長邁克·約翰遜(Mike Johnson)早就今年7月就開始造勢,稱“因為目前中國對全球和平構成了最大威脅,國會必須集中精力,用盡一切手段打擊中國……眾議院將對一系列法案進行投票,授權下一屆政府在上台第一天就開始打擊敵人的經濟。”

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美中研究與宣導高級顧問阿裡·韋恩(Ali Wyne)告訴美國之音:“在總統和國會議員的選舉年,候選人往往面臨更大的壓力,需要展現自己對華強硬的態度。”

民主黨人認為“中國周”“軟弱無力”


不過,盡管通過了多項涉華法案,美國兩黨在本周依然不乏互相指責,民主黨甚至認為由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只是提交了無傷大雅的“軟弱”法案。

“‘中國周’對中國軟弱無力,”眾議院中國事務特別委員會資深成員、伊利諾伊州民主黨眾議員拉賈·克裡希納莫蒂 (Raja Krishnamoorthi) 對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表示,“‘中國周’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一系列法案遺漏了什麼?”

他說:“沒有一項法案可以修復我們的工業供應基礎,沒有一項法案可以解決關鍵礦產問題,沒有一項法案可以修復我們的合法移民制度以提高我們的競爭力,沒有一項法案可以投資於科學和創新,也沒有一項法案可以提升我們勞動力的技能。沒有這些舉措,中國周一無是處。”


另外,Politico還報道說,紐約民主黨眾議員湯姆·蘇奧齊(Tom Suozzi)星期三對記者說:“中國周的許多內容都不會實現。這些內容不是兩黨一致認同的。它們沒有經過協商,只是被強行通過。”

對於“中國周太軟弱”的指責,簡以榮向美國之音解釋說,眾議院本周並沒有將一些比較重要的法案提上日程,比如對外投資的限制和最低審查。

“因為對外投資是個大問題,在國會已經爭論了好幾年, 眾議院、各委員會就是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就像希音、Temu這些,一直爭論不休。這些都是對經濟有重大監管影響的討論,會改變我們在中國做生意的方式。而這兩個法案沒有被討論,所以有人覺得這是降級版的中國周。”他說。

眾議院美國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的主席、共和黨眾議員約翰·莫勒納爾在(John Moolenaar) 回應“軟弱中國周”的說法時表示,眾議院仍有可能在年底前就兩項對華強硬的法案進行投票,以解決美國免稅進口和在華投資問題。

莫萊納爾自己的“不要國軒法案”也被“中國周”排除在外。該法案禁止與中國有關聯的公司獲得綠色能源生產稅收抵免。總部位於中國的國軒高科公司的美國子公司自宣布在密歇根州州建造一座工廠後,不斷受到州民強烈批評,至今仍在激烈爭論中。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1 秒